暑期忙碌两月,近期才得闲。整理了暑期的课件和孩子们的作业,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此进行反思。
先谈谈暑期高段精读课
暑期高段精读了两本书,一本是《城南旧事》共6次课,另一本是《史记》共4次课。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是家喻户晓的经典著作,她的许多文章已被收入教材,足见其影响力。尤其是根据其故事改编的电影,立体地展现了书中的情节,并荣获中国电影界最高奖项——金鸡奖。
《城南旧事》曾是初中的必读书目,经过多次调整后,现已成为小学五年级的必读书目。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和老舍的《骆驼祥子》都讲述老北京的故事,描绘了一个时代,是了解100多年前老北京的重要史料。
我将这两本书称为讲述老北京的“兄妹篇”,完全可以结合起来阅读。老舍的《骆驼祥子》是小说,基于老北京发生的故事,融入作者的理解和想象构思而成。如果孩子认真品读,会觉得这些故事仿佛就是当时老北京的真实写照,这种感觉得益于老舍先生高超的写作技巧。
而《城南旧事》被作者称为自传体小说。林海音在创作时,并非以小说的形式构思。她陆续在报刊上发表了自己童年的故事,类似鲁迅的《朝花夕拾》。但由于部分故事细节已记不清,需要想象加工,因此只能称为自传体小说。
展开剩余84%后来,林海音将这些童年小故事整合在一起,便成了我们读到的《城南旧事》。因此,故事的连贯性并不强。她以一个小学生的视角观察老北京发生的事情,故事中充满了童真、童趣,还有淡淡的哀愁。
与老舍的《骆驼祥子》相比,尽管《城南旧事》也带有悲剧色彩,但并不像老舍作品那样惨烈。《城南旧事》更易于理解,更适合小学生阅读。
《史记》作为史书的巅峰之作,鲁迅先生曾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若让孩子们直接阅读原著,很多孩子会感到困难。台湾作家张嘉骅的《少年读史记》值得关注。这本书的讲述方式非常适合孩子,能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暑期我们分享了《辩士纵横天下》。学习历史,首先要让孩子了解历史朝代。我们通过故事口诀的方式帮助孩子记忆:夏商周站在琴上,汗衫浸男背,谁躺了,明天送院,明星民众。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轻松记住历史朝代,再将每个朝代的重要人物或事件串联起来,这样学历史就有了整体观。让孩子明白历史其实很有趣,学习历史就是读故事,从故事中领悟道理;读人物,从人物的成功或失败中汲取经验或教训。
再谈谈暑期初中精读课
初中精读班的第一本书是《西游记》。这本书对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很多小朋友在一、二年级时已通过听书的方式学习过。在分享这本书时,我侧重以下几个问题:1、《西游记》为何能成为四大名著;2、吴承恩的一生给我们哪些启示;3、同为神话故事,《西游记》与罗琳的《哈利波特》有何不同;4、《西游记》中的故事魅力何在;5、如何写好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们能学到哪些写作方法。
第二本书是《梁衡21堂作文课》,暑期安排了四次课。原本担心孩子们读不懂,因为这是一本作文理论书,涵盖了许多重要的写作理论,还有梁衡的散文,这些散文常被选入初中、高中语文考卷的阅读理解部分。
精读这本书,重点是让孩子们学会欣赏名家名篇。首先让孩子们分享他们的理解,看看他们的视角如何,老师再进行补充。因为要分享,孩子们读得更认真。这本书中的散文,每一篇都堪称教材级的佳作,值得背诵。如果孩子们理解了这些散文,掌握了写作方法,对考场作文也大有裨益。
梁衡的“三美五诀”写作理论,是每个学写作的同学必须掌握的。掌握了这些重要理论,再用这些优秀文章来验证,孩子们似乎找到了写作的规律。这便是学习的过程:先理论,后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再回到自己的理论。
问题一:
课前让同学们略读全书,有的同学读了,有的同学没有读。很多同学没有意识到提前阅读的重要性。既然是精读课,就会针对书中的细节进行讨论。如果连故事情节都不清楚,讨论细节又从何谈起?因此,精读课需提前略读全书。
问题二:
课前精读部分内容后,要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并录制音频。部分同学没有意识到录制音频的重要性,只是照着故事读一遍。这样做虽有一定用处,但达不到预期效果。一个好的写作者,也应是一个好的讲述者。像安徒生和张天翼一样,他们从小就是讲故事的高手。孩子们若能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其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会有所提升。我们讲解阅读理解时,第一步就是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文章信息。如果精读文章时经常进行概括训练,孩子在完成阅读理解时,阅读速度和概括能力都会有出色表现。
问题三:
批注是精读课的重要内容。我要求孩子们完成批注时,每条不少于30字。部分同学觉得无话可说,连30个字也难以完成。这类孩子在完成阅读理解题时,也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
其实,批注并不难,不像阅读理解有太多限制。
我们可以买一本带批注的名著,让孩子每天读几条,找到批注的规律,写上100字的批注也不难。我们要求孩子做批注,是为了培养他们的深入思考能力,尤其是发散性思维能力。
经常练习批注的同学,其思维深度和广度远超普通孩子,在完成阅读理解题和写作文时,不会出现凑字数和无话可说的情况。
暑期精读课反思小结:
我发现孩子们在阅读习惯和思维深度上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同学已经能够熟练运用批注法,深入分析文本,而有些同学仍停留在浅层阅读阶段,缺乏主动思考。针对这一现象,我计划在下阶段课程中,引入“阶梯式阅读”模式,即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阅读任务,逐步引导孩子从基础理解走向深度思考。通过这种方法,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同时,我会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批注和观点,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与思维活力。对于那些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会从文本细节入手,提供具体引导与支持,帮助他们逐步建立分析和思考的意识。针对表现突出的学生,我会布置更具挑战性的任务。
附精读班学员作文仿写《夏感》
夏天,是一首热烈、欢快、兴奋的交响曲。它宛如将一大包跳跳糖猛然倾入口中,无数糖果在舌尖尽情舞蹈,带来阵阵激荡的甜蜜。干涸的河道仿佛一夜间被奔腾的骏马填满,那是夏日的生机与活力,在每一寸土地上弥漫。
曾几何时,虚弱的太阳被浮云遮挡,而此刻它猛然冲破云层,以耀眼的光芒宣告夏日的到来。那些曾是小小蝌蚪的青蛙,如今已成长为捕害虫的能手,它们在田间地头欢快地跳跃,守护着庄稼的安宁。而深藏地下多年的蝉,也在这个季节找到了放声歌唱的舞台,尽管它们的歌声或许刺耳,但那也是夏日独特的韵律,是夏日的赞歌。
那曾被砍去主干的柳树,在春天的呼唤中重生,细嫩的新枝迎风摇曳。而到了夏天,它们更是奋力生长,将柔弱的枝条化作粗壮的枝干,绿叶如盖,将生命的绿色洒满山川大地。
转向丰收的田野,金色的麦浪翻滚,南瓜、葫芦、青椒、茄子与红薯,这些五彩斑斓的果实,在夏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它们释放出积蓄了半年的能量,以最美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那是生命最绚烂的绽放。
夏天是五彩斑斓的画卷,它不像春天的嫩绿那般单调,也不同于秋天的金黄与火红,更异于冬天的银装素裹。夏天以它博大的胸怀,融合了各种色彩,就像一双温暖而有力的大手,将世间的美好尽数揽入怀中。
这五彩斑斓的夏天,仿佛在向人们发出邀请,去享受它带来的欢乐与放松。在夏天温暖的河水中游泳嬉戏,感受水流拂过肌肤的清凉;在高大的绿树上展示爬树的技巧与勇气,体验征服自然的快感;在高高的山顶上呼吸清爽新鲜的空气,享受大自然的馈赠。而土地与种子也在默默奉献着它们的美好,将丰收的喜悦带给辛勤劳作的人们。整个夏天都沉浸在兴奋与欢乐之中,人们的欢声笑语成为这个季节最美的音符。
人们用各种方式记录着夏天的美好瞬间,拍照、录像、分享到社交媒体,甚至用文字描绘这绚烂的季节。他们将美丽的夏天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个季节的热烈与欢快。夏天,成为了一年四季中最让人期待与兴奋的季节。
发布于:浙江省启泰网-开户配资平台-配资哪家好-炒股配资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