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71岁,为了一部电影,倾尽积蓄。却被现实一脚踹在地上。
陈佩斯,一代喜剧宗师,耗时十三年拍出的《戏台》,上映前夕,却迎来一波接一波的排片压制。
电影还没上线,就已经被挤得几乎没了空间。
有人说他已经老了,过时了。也有人说,他是被资本“做局”了。
到底是陈佩斯拍得不好,还是有人不希望他好?
这场“吃相难看”的背后,藏着比电影更现实、更刺人的真相。
01 他是谁?喜剧鼻祖,血泪起家
1940年代末,陈佩斯出生在一个演艺世家。
他父亲,陈强,是赫赫有名的反派专业户,演《白毛女》的黄世仁,演《红色娘子军》的南霸天,那个年代家喻户晓的坏人脸。
但也因为“演得太像”,父亲被斗、被批、被打,陈佩斯15岁那年,跟着父亲下放到内蒙古插队。
沙漠边上,黄土高原,天天啃窝头,拉犁种地,饿得眼发黑。
他人生的开头,就是苦的。
家道中落,他报考艺术团,哪儿都不要,嫌弃“家庭成分不好”。
最后,硬是靠自己,考进八一电影制片厂,才算勉强进了门。
但他起步晚、没背景、长相也不出挑,只能从龙套做起。
演过路人甲、死人乙,甚至在片场打杂泡茶,十年跑龙套,磨掉了年轻时所有的热情。
直到1984年,春晚来了。
他和朱时茂自编自导了一个叫《吃面条》的小品。没道具、没预算,全靠一只空碗演出全场。
结果全国观众都乐疯了。
春晚后台直接乱套,观众笑得坐地上,凳子都扔了。
就是这个“吃空气面”的表演,把他送上神坛。
从那天起,全国人民都认识了陈佩斯。他的笑,不是装疯卖傻,而是透着生活的真实。
他会演贼、演兵、演农民,都是底层小人物,但演得活灵活现,细节生动,人人都说“这是真人”。
他和朱时茂连着上了十几年春晚,小品一个比一个火。
陈佩斯成了“喜剧第一人”。那是属于他的黄金时代。
02 笑面人生,背后是苦
陈佩斯的感情故事,外人少提,但其实也很传奇。
年轻时他没啥钱,人也不帅,追女孩没优势。但他认准一个人就死心塌地。
妻子王燕玲,是他年轻时的同事,知根知底。
他们婚后感情稳定,没绯闻,没炒作。
最难的时候,他负债累累,身上只有147块,女儿的学费都交不起。
他沮丧到快崩溃,是妻子把他拉回来的。
她带他上山,在一片荒地上种树种果子。
搭木屋、挖水缸、烧柴火,过着近乎“隐居”的生活。
两年时间,靠种地他们攒下30万。钱不多,却救了陈佩斯的命。
他说,那段时间是他“人生真正安静的时光”。也是从那时候起,他放弃了浮躁的圈子。
他不想再为烂片笑,不想拍只为赚钱的戏。他选择从头开始,转战话剧舞台。
一场《托儿》,他砸下所有积蓄。
剧院破旧,厕所臭味飘进舞台,他也照演不误。
为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排练六小时不动弹。一瓶生理盐水喝下肚子,才缓过气来。
结果话剧火了,场场爆满。
他再一次证明,观众不是傻子,只是被烂片骗太久。
后来《阳台》《惊梦》《戏台》接连登场,每一部都口碑炸裂。
没有资本捧,没有流量推,全靠他一口气撑起来。
03 时代的背影,资本的冷笑
但哪怕这样,他也没能逃过一次“下绊”。
2024年,电影版《戏台》终于拍完。
这部作品,他打磨了十三年,自己导演、编剧、主演。黄渤、姜武、范伟都零片酬出演。
老搭档朱时茂甚至掏出百万投资。首映礼上,全场大咖落泪。
蔡明、潘长江、陈宝国、梁天……一票人站出来力挺。
蔡明说他每次演完,累得扶墙走路。潘长江说他是“真拼”。
首映当晚,观众泪崩。有的看完笑着笑着就哭了。
有人感叹“几十年没看过这么好的片子”。
本来定于7月17日上映,票房预测也不错。排片一度达到20%。
谁知道,就在上映前几天,其他几部大片突然提档。
姜文的大制作、大鹏和刘德华的新片,还有动画、合家欢,全都挤到了那一周。
院线一看,谁有流量就给谁排片。
《戏台》直接从20%的排片被砍到5%,还多是凌晨场。
陈佩斯被迫推迟上映,改到7月25日。
以为能避开锋头,没想到《南京照相馆》又临时提档来抢位置。
就像明明约好了打拳,却有人悄悄在你背后藏了刀。
这波“操作”,让人瞠目。
陈佩斯出面道歉,说了句:“对不住大家。”
镜头里的他,头发白了,眼眶红了,神情沧桑。
曾经那个在春晚扯着嗓子逗你笑的男人,如今弯着腰,和现实低声下气。
连句“排片太少”都说得小心翼翼。
有人说他落伍了,没人爱看老头子的片子了。
但真是这样吗?
首映观众一边笑一边哭,说“比很多大片强太多”。话剧评分9.2,电影点映口碑爆表。
就是票房低,为什么?
不是没人想看,而是没人有机会看。排片不给、档期被挤,甚至连宣传都被压。
这不是市场行为,是人为操作。为了别的片子更赚钱,就把《戏台》当炮灰。
这吃相,实在太难看。
结尾升华:孤独一人,却从不低头
陈佩斯不是没赢过。
他曾是春晚之王、票房明星、万人追捧的偶像。
但他也不是没输过。
因为不想被侵权,他和央视打官司。因为不愿妥协,他拒绝春晚,退出舞台。
因为坚持干净,他不送票、不请客、不走后门。
人说他轴,他就轴到老。钱都赔光了,也不拍烂片。
没人投他,他自己卖房。没人信他,他自己撑场。
他说,哪怕只有一个观众,他也要把戏演完。
如今他71岁,撑着老骨头站在聚光灯下,给自己拼一口气。
为了这部《戏台》,他拍了七八年,演了三千场话剧,熬了无数通宵。
哪怕被资本冷笑,被排片挤兑,被人说“没人看你”,他也不怨。
因为他知道,戏比天大。真正的演员,靠戏说话,不靠流量活命。
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
他的每一滴汗、每一分执着、每一句对艺术的守望,都是这个娱乐圈最稀缺的东西。
也许他不会赢下票房大战。但他赢了尊重。赢了时间。赢了观众的心。
电影能不能大卖不重要。重要的是,陈佩斯还在台上,戏还没完。
这个舞台,还属于他。
启泰网-开户配资平台-配资哪家好-炒股配资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