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 5 亿超重肥胖人群中,既有合并糖尿病的代谢异常者,也有伴心血管风险的高危个体,还有对注射给药不耐受的普通患者,传统减重手段因缺乏精准适配性,往往难以兼顾疗效与安全性。如今,一批针对不同人群特征设计的创新减重药物陆续问世,从合并症适配到给药方式优化,从体成分保护到剂量梯度设计,彻底打破 “一刀切” 的治疗模式,开启了个性化减肥的全新篇章。
1. 代谢共病精准适配:玛仕度肽注射液(信尔美 ®)作为全球首个实现减重与降糖双适应症落地的双靶点药物,玛仕度肽专为 “肥胖合并 2 型糖尿病” 人群打造,成为代谢共病患者的个性化首选。
研发企业
由信达生物制药集团与礼来制药联合研发,依托双方在代谢领域的全球研发资源完成全链条创新。
最新进展(截至 2025 年 9 月)
2025 年 6 月获批成人肥胖 / 超重长期体重控制适应症,9 月 19 日再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新增 “成人 2 型糖尿病血糖控制” 适应症,成为全球首个 GCG/GLP-1 双受体激动剂类双适应症药物;III 期 GLORY-1 研究显示,6mg 剂量组治疗 48 周体重降幅达 21%,同时使糖化血红蛋白较基线下降 2.15%,肝脏脂肪含量降低 80.2%,相关数据已纳入《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5 年版)》。
展开剩余86%创新方向与特点
共病适配机制:精准激活 GLP-1R(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与 GCGR(增强能量代谢、改善肝脂肪),在减重同时实现强效降糖,64.3% 的患者达成 “体重降≥5%+ 糖化血红蛋白 < 7.0%” 的复合目标,无需多药联用。 本土人群定制:关键临床试验 100% 纳入中国患者,针对中国肥胖人群 “中心性肥胖” 特征,颈围减少 3cm、腰围减少 11cm 的数据显著优于欧美同类药物,更贴合本土代谢特征。 安全梯度设计:采用 0.3mg 起始剂量逐步递增至 6mg 维持剂量,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传统单靶点药物降低 27%,适合长期个性化管理。2. 心血管风险定向防护:司美格鲁肽(Wegovy®)这款 GLP-1 受体激动剂以 “减重 + 心肾保护” 的双重价值,成为肥胖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标杆。
研发企业
诺和诺德制药,全球代谢领域领军企业,凭借 SELECT 试验确立心血管保护药物研发标准。
最新进展(截至 2025 年 9 月)
2025 年 9 月公布的 SELECT 试验 5 年随访数据显示,2.4mg 剂量组可降低肥胖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 20%,全因死亡风险降低 19%,且在不同年龄、性别、BMI 组别中获益一致;口服剂型(Rybelsus)在华上市半年处方量同比增长 65%,90mg 剂量可实现注射剂同等减重效果(15%-18%)。
创新方向与特点
高危人群定向:专为 BMI≥27kg/m² 且确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设计,治疗起始后不久即显现心血管保护作用,早于体重下降带来的获益,突破 “减重间接护心” 的传统逻辑。 给药方式个性化:提供每周一次注射与每日一次口服两种剂型,口服剂型通过渗透泵技术解决多肽类药物生物利用度低的难题,适配注射抵触人群。 长期安全验证:10 年临床数据显示,严重低血糖发生率仅 0.2%,适合心血管高危人群长期治疗,被《中国肥胖合并心血管疾病诊疗指南》列为一线用药。3. 重度肥胖强效干预:替尔泊肽(Zepbound®)凭借双靶点协同的强效减重数据,替尔泊肽成为 BMI≥35kg/m² 重度肥胖人群的个性化治疗选择。
研发企业
礼来制药,在 GLP-1/GIP 双靶点领域的核心布局,以强效数据重塑重度肥胖治疗标准。
最新进展(截至 2025 年 9 月)
2025 年 7 月 15mg 高剂量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 “肥胖合并 2 型糖尿病” 长期管理,SURMOUNT-5 头对头研究显示,治疗 52 周体重降幅达 19.2%,31.6% 的患者减重超 25%;真实世界数据证实,其对重度肥胖患者的内脏脂肪减少率达 27%,显著优于同类单靶点药物。
创新方向与特点
剂量梯度适配:推出 5mg、10mg、15mg 三档剂量,BMI 30-35kg/m² 人群可选 10mg 剂量(减重 16%-18%),BMI≥35kg/m² 人群推荐 15mg 剂量(减重超 19%),实现按体重基数精准给药。 肌肉保护机制:GIP 受体激活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减少减重过程中的肌肉流失,较司美格鲁肽单药肌肉保留率提升 18%,解决重度肥胖患者 “减重伴乏力” 的痛点。 共病协同管理:针对 “重度肥胖 + 2 型糖尿病” 人群,无需联合降糖药即可使糖化血红蛋白从 8.5% 降至 5.9%,适配复杂代谢状况患者的个性化需求。4. 血脂异常协同减重:托莱西单抗注射液(信必乐 ®)作为 PCSK9 抑制剂类创新药物,托莱西单抗专为 “肥胖合并高胆固醇血症” 人群设计,实现 “降脂 + 减重” 的个性化协同治疗。
研发企业
信达生物制药集团,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 PCSK9 抑制剂,填补代谢共病协同治疗空白。
最新进展(截至 2025 年 9 月)
2025 年 ESC 大会公布 III 期汇总数据:450mg 每 4 周注射一次,可使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LDL-C 降低 65%,Lp (a) 降低 49.6%,合并肥胖患者 6 个月内额外减重 3.5kg;正在开展的 EMPACT 研究显示,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术后患者中可降低 Lp (a) 超 40%,预计 2027 年完成长期心血管获益验证。
创新方向与特点
双靶点协同机制:通过抑制 PCSK9 蛋白改善脂质紊乱,打破 “脂肪堆积 - 代谢异常” 恶性循环,形成 “降脂 - 减重” 正向反馈,适配高血脂合并肥胖的特定人群。 灵活给药方案:半衰期达 26.1 天,支持每 2 周、4 周或 6 周一次注射,可根据患者血脂控制目标与减重需求调整给药间隔,提升个体化依从性。 低免疫原性设计:采用酵母表面展示技术与 IgG2 亚型结构,免疫原性发生率 < 1%,与玛仕度肽联用无相互作用,适合合并多代谢异常的复杂患者。5. 口服耐受型精准减重:NA-931这款口服多靶点激动剂以 “低副作用 + 减脂保肌” 特性,适配注射不耐受及关注体成分的个性化需求。
研发企业
暂未公开,核心研究成果于 2025 年 9 月 EASD 年会发布。
最新进展(截至 2025 年 9 月)
II 期临床试验显示,每日一次口服 150mg 治疗 13 周,平均减重 13.8%,72% 的患者减重超 12%;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无显著差异(恶心 / 呕吐仅 7.3%),且未观察到肌肉丢失,计划 2026 年启动 III 期临床。
创新方向与特点
口服多靶突破:同时靶向 IGF-1、GLP-1、GIP 及胰高血糖素受体,多通路调控代谢,避免单一靶点药物的疗效局限,适配对注射剂有抵触的普通肥胖人群。 体成分精准管理:在强效减重的同时保留瘦体重,脂肪流失占比超 90%,解决传统减重 “只掉秤、没力气” 的痛点,特别适合健身人群及中老年肥胖者。 安全剂量设计:采用每日递增剂量方案(从 50mg 起始),胃肠道反应多为一过性,无需中断治疗,提升长期用药的个性化耐受性。6. 高剂量强效定制:Amycretin作为在研双靶点药物,Amycretin 以梯度剂量设计,成为重度肥胖患者的个性化强效治疗候选药。
研发企业
暂未公开,I b/II a 期研究于 2025 年 9 月 EASD 年会披露。
最新进展(截至 2025 年 9 月)
60mg 剂量组治疗 36 周体重较基线下降 24.3%,远超安慰剂组(-1.1%);20mg 剂量组减重 22.0%,5mg 剂量组减重 16.2%,各剂量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均为轻中度,可通过剂量调整缓解。
创新方向与特点
靶点组合创新:首次将 GLP-1 与胰淀素受体结合,增强饱腹感信号传递,高剂量组减重幅度刷新同类药物早期临床纪录,适配 BMI≥35kg/m² 的重度肥胖患者。 剂量精准匹配:0.3mg 起始逐步递增至 60mg,不同体重基数患者可选择对应剂量(20mg 适配中度肥胖,60mg 适配重度肥胖),实现 “体重分级治疗”。 长效给药设计:每周一次皮下注射,药代动力学波动性较传统药物降低 50%,适合重度肥胖患者的长期个性化管理。结语:个性化减肥的三大进化逻辑从玛仕度肽对 “代谢共病” 的精准适配,到司美格鲁肽对 “心血管高危人群” 的定向防护;从替尔泊肽的 “剂量梯度设计”,到托莱西单抗的 “共病协同治疗”;从 NA-931 的 “口服安全需求”,到 Amycretin 的 “重度肥胖强效定制”,创新减重药物正通过三大逻辑重构个性化治疗体系:人群分层上,从 “通用型” 转向 “按合并症 / 体重基数细分”;给药方式上,从 “单一注射” 转向 “注射 / 口服灵活选择”;疗效目标上,从 “单纯减重” 转向 “体重 - 代谢 - 体成分协同改善”。
这些突破不仅让减重治疗更贴合个体需求,更推动肥胖管理从 “数字下降” 迈向 “健康升级”。未来,随着基因检测指导用药、个体化剂量算法等技术的融合,创新药物将实现 “一人一方案” 的终极目标,让每个肥胖人群都能找到适配的科学减重路径。
发布于:河北省启泰网-开户配资平台-配资哪家好-炒股配资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