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为啥这么关心《浪浪山小妖怪》这部动画片能后来居上,票房大卖呢?除了观众真心喜欢它,被里面的角色打动,希望它被更多人看到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如果这部和以前那些卖座的国产动画很不一样的片子能成功,它可能会像推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引发中国电影行业的大变化。 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翻身,更像是在见证整个行业结构转型的关键一步。
还记得《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冲破100亿那会儿吗?那之后,有人预测中国电影市场以后会像日本那样,动画片和真人电影平分秋色。看看今年到现在为止的票房榜,《哪吒》确实遥遥领先,但卖得好的电影里,真人电影还是占了大头。不过,到了主要观众是学生的暑假,动画片开始发力了。《浪浪山小妖怪》上映后票房一路猛涨,很快超过了《长安的荔枝》。 这样一来,今年暑假最卖座的五部电影里,就有《浪浪山小妖怪》和《罗小黑战记2》两部动画片。如果只看国产电影,前十名里还能加上《聊斋:兰若寺》和《时间之子》。
简单说就是,不管算上所有电影还是只看国产片,也不管是看最顶尖的那几部还是范围更大一点,动画电影在这个暑假已经抢占了差不多四成的市场! 距离一半的份额就差那么一点点了。而且,就在不久前,腾讯视频的动画活动一下子放出了40多部新动画剧集的消息。
展开剩余82%要是将来能把喜欢看这些剧集的观众,通过推出电影版吸引到电影院,这股力量会更大、更稳定,对真人电影的冲击也会更猛烈。
《哪吒》大获成功之后,不少原来只拍真人电影的公司都心动了,想试试动画电影。但是,《哪吒》那高达5亿的制作成本,让很多公司望而却步,不敢轻易尝试。在《浪浪山小妖怪》出现之前,大家普遍觉得顶尖的动画电影就是花钱多、花时间久、做起来特别难。《哪吒》那种高投入高回报的路子,不是谁都敢走的。
《浪浪山小妖怪》却走出了一条新路:花得少,也能赚得多!虽然片子没公开具体花了多少钱,但圈内人估计大概在6000万人民币左右。这个数字,比大家之前猜想的要低不少。
如果成本真是6000万,最后票房能达到预测的17亿(数据来自猫眼专业版),那《浪浪山小妖怪》赚的钱,比例甚至比《哪吒》还要高! 这么高的回报率,对市场的刺激太大了,足够点燃一轮投资动画电影的热潮。 它能让那些犹豫不决的传统电影公司下定决心。看看最近几个月的电影备案信息,就能发现这样的苗头。比如正午阳光要拍动画版《琅琊榜》,幸福蓝海备案了动画片《在那遥远的地方》,华谊兄弟准备把漫画《我家大师兄脑子有坑》改成动画,爱美影视则把马伯庸的小说《太白金星有点烦》也备案成了同名动画电影。
这些传统影视公司来做动画,强项在于会讲故事、会做内容,但短板可能是动画技术不够硬。尽管《浪浪山小妖怪》是靠精彩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和深刻的主题取胜的,但动画电影对画面效果的要求依然很高。如果技术跟不上,这些新入场的公司,可能得先交点“学费”了。
《浪浪山小妖怪》成本低,不是因为做得差,而是因为人工便宜。 它的制作团队有600人之多,只是团队里没有大明星,没人索要天价片酬而已。
从艺术价值和商业贡献来看,这些动画人完全值得更高的报酬。 相信随着《浪浪山小妖怪》的票房奇迹,随着传统影视公司加入动画战局,随着动画电影产量增加,动画师们“用爱发电”、收入偏低的情况,应该会慢慢好起来。
另外,很多自发为电影宣传的粉丝们,更期待由此引发的另一个变化:打造“中国奇谭宇宙”的梦想,可能不再遥远了。 首先是《中国奇谭》里其他短片也要拍成长片了。当初和《浪浪山小妖怪》一起备案的,还有讲狼少女和人类少年跨种族友谊悲剧、探讨身份认同的《林林》;展现乡村男孩童年幻想、思考乡村变迁的《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以及讲一个较真大爷误入妖怪聚会的《小卖部》。
和《浪浪山小妖怪》由短片导演於水继续操刀一样,这三部长片也分别由它们短片的导演杨木、刘毛宁、顾杨负责。大家不用担心,导演的个人风格会得到保留。而且,《中国奇谭》第二季动画短片集也在今年6月备案了,包含《刑天》《今日动物园》等9部新短片。
《浪浪山小妖怪》的票房逆袭,让“中国奇谭”这个品牌的价值大大提升。 围绕它构建一个更宏大的动画宇宙的进程,肯定会大大加快。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很多人看《浪浪山小妖怪》,一开场看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美影)的厂标就感动了。这个厂标模仿了漫威,把上美影过去创造的经典角色都聚在了一起,像《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哪吒闹海》的小哪吒、《天书奇谭》的蛋生、《宝莲灯》的沉香等等。听说有妈妈在电影院还特意告诉身边的孩子:“这些都是妈妈小时候看的动画人物”。
这话听着有点心酸。虽然大家总说“你永远可以相信上美影”,但这个老牌动画厂,其实早被追光动画、华强方特(熊出没)、彩条屋(哪吒等)这些新锐公司抢了风头。自从1999年的《宝莲灯》之后,上美影再没拿出过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要么是重拍老经典,要么是继续做“黑猫警长”“大耳朵图图”这些老IP的衍生,要么是像《斑羚飞渡》那样偏向艺术探索的作品。当年《大圣归来》带起的国产动画热潮,上美影没赶上。或者说,一直坚持“中国动画学派”路线的上美影,可能不太愿意去凑3D动画的热闹。确实,这几年持续卖座的国产动画,基本都是3D的,特别是用美国技术讲中国神话故事,几乎成了票房保障。
而2D动画这边,《大鱼海棠》续集迟迟不来,《大护法》导演不思凡的新作《大雨》口碑票房都不理想。好不容易又出一部画风很美的《伞少女》,票房却没过2000万。《浪浪山小妖怪》不仅打破了之前《大鱼海棠》保持的2D动画票房纪录,更重要的是,它让人们看到了用2D手法展现中国传统美学,能有多惊艳! 这可以说是“中国动画学派”沉寂25年后,最大、最全面、最让人服气的一次胜利。以前卖座的国产动画,多多少少能看到好莱坞、日本动漫或者电子游戏的影子。《浪浪山小妖怪》却把观众拉回了最熟悉的中国味道里,用看上去简单、实则画起来非常费工夫的十几万张手绘稿,讲了一个打动人心的好故事。
《浪浪山小妖怪》能逆袭,说明中国观众对动画电影的欣赏口味并不单一。 并不是只有那些建模精致、像偶像或网红脸的漂亮角色才能吸引观众。只要故事足够好,足够打动人,中国观众完全能接受动画电影在画面风格上多种多样。如果只有《哪吒》一部大爆,可能被当成偶然事件。但同一年内,《浪浪山小妖怪》也爆了,这就成了一个谁也无法忽视的行业趋势。 这就是一部电影逆袭引发的连锁反应,一件可能彻底改变大家对动画电影看法的、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当更多动画人获得合理回报,当更多元的风格被市场接纳,当“奇谭宇宙”逐渐成形,中国动画的画卷,才真正开始铺展。
发布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启泰网-开户配资平台-配资哪家好-炒股配资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