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语聪
与匡城一中的初遇
七月暑假,炎炎夏日中的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匡城乡的一所小小的初中迎来了十几个新面孔,他们是来自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的大学生支教老师,是“薪传计划”“夏季风”支教团的实践成员,他们抱着热情和期待,准备在匡城一中进行民俗民间艺术、社会学、动物行为学等拓展课程的讲授。
匡城一中的教职工极少,似乎整座学校是由校长一人勉强运作起来的。放学的广播是校长用滋滋啦啦的麦克风喊的,操场上的杂草和垃圾是校长自己清理的,支教老师们住的宿舍空调坏了、水管漏了,校长就带着主任来修,上课的时候,窗外也常常闪过校长扛着桌子,后面跟着一串抬着凳子的孩子的身影。
正值暑假,学校里却充满了被家长托管在学校的孩子,孩子们多是兄弟姐妹几个,分布在初中的不同年级,中午下课就骑着电动车拉着弟弟妹妹回家吃饭。他们操着难以听清的河南话,一边喊着“大学生来了”,一边在走廊上奔跑着,推搡着挤到面前,用好奇的眼神上下打量着支教团老师们,为期十天的支教活动就这样开始了。
展开剩余83%难过和崩溃的时刻
乖巧淳朴的孩子和安静的课堂仅仅停留在想象中,出现在支教团成员们面前的反而是难以交流的口音障碍,控制不住的课堂纪律问题。
初中生正是调皮叛逆的时候,开始的几天,支教老师们精心制作的教学内容,维持纪律的拍手声,全都淹没在讲台下吵闹的讨论声里。孩子们几乎完全不顾支教老师在说什么,叽叽喳喳地聊着,几个前后桌的孩子甚至转过身去肆无忌惮地打着扑克牌,拍手声响起就象征性地安静几秒钟,然后迅速恢复到以往的分贝。
课堂上常常有孩子在下面打闹、喊叫,嘴里嚷一些网络上正流行的“梗”。而这个年级应该了解的文字和读音,他们却常常读错。相比于城里的孩子,农村的孩子们之间缺乏学习氛围的渲染,接收信息的渠道也更窄,很难用网络给自己带来正向的信息。
“无论我讲什么都会完全被他们的声音盖住,真的感觉到深深的无力。前排几个想听课的小女孩,因为班里太吵听不清一直皱着眉,瞪着大眼睛看着你,但自己又没办法让课堂安静下来,我在台上看着真得很难过。但有些孩子就是年龄太小了,再加上这里的条件,真的不懂事。”清华大学的赵彤菲同学说道。吵闹的课堂,一度让支教团成员们在教室里几近崩溃。
欣慰和感动的时刻
但除了令成员们崩溃的时刻,支教过程也同样不缺乏温馨治愈的时刻。
“我教过的班级其实有很多积极的孩子。”支教成员刘雯月讲述道。她教的课程有关博物馆,课堂上刘雯月问他们如果自己开博物馆,会展出什么样的藏品?一个孩子说他想开一家打火机博物馆,除了打火机,还想展出各种各样的打火石。
刘雯月在这个班教了三节课,由于第一次上课时过于吵闹,课后她就开始思考吸引孩子们注意力的方法。“我在课上告诉他们,只要保持课堂安静,回答问题我就会给他们盖章,盖得最多的有奖品,真的有十来个孩子开始主动回答问题。”第二天上课前,刘雯月如约去超市买了几套荧光笔,孩子们看着她提着装着奖品的袋子上楼,都开始鼓掌。
令支教团队长李祎琪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坐在班级第一排,穿黑衣服,脸红红的姑娘。“她上课特别积极,我让大家上台互动答题,很多孩子会不好意思,但她总是特别大方地上来回答。”小姑娘很喜欢历史,而李祎琪讲的课程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选读》,上课时提到一些野史时,她听得眼睛里都在放光。下课后,小姑娘还追到走廊里拉住李祎琪,问她课上提到的小说叫什么名字,一定要自己找来看看。
支教成员赵彤菲也分享道:“有一个低年级的小女孩,说话很可爱,课程结束的时候,我问马上要放假了开不开心,她说不开心,因为见不到你们了,还和我说,老师里面最喜欢你了,你又漂亮,讲课又好。”支教成员们离开之前,小女孩低头不知道在纸上写了些什么塞给了赵彤菲。“当时她还不让我打开纸条,后来我在路上打开,纸上面写着‘前程似锦’,四个字里只有一个字写对了,但我真的特别感动。”
支教带来了什么?
支教时间较为短暂,虽然除了上课时间,支教团成员并没有与孩子们进行较为深入的交流,但几天中的相互陪伴还是为孩子们和支教团成员们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
“知识其实是其次的,真正能听进去课程知识的孩子很少,即使当时听了也不一定能记住什么。我们授课的水平肯定也没有老师那么专业,但也许我说的哪一句话让他们印象深刻,能够伴随他们度过整个童年,长大后仍然能回想起来初中时的一位支教老师。我觉得这是最有意义的。”支教成员史园博说。
“上文化课的时候其实课堂很安静,毕竟班主任会一直管着他们,但我们上课时就会吵闹很多,因为孩子们不了解我们讲的东西,觉得离自己生活很远。比如给他们放一些电影,他们就在下面打牌。一是年龄太小没什么耐心,二是他们也不明白电影里讲的、老师上课讲的对于自己有什么用,所以看不懂就不看了。看电影肯定没有打牌好玩。”支教团成员刘雯月感慨道。她认为通过几天的时间让这些孩子了解到为未来积累的知识和当下能够获得的快乐同等重要,这便是支教的意义了。
支教团成员陈欣妍说:“我教的班级里有个男孩很喜欢唱歌,我对他说有兴趣可以尝试着考音乐专业的学校,他却非常惊讶,说我们这太穷了,从来也没有考虑过以后还能上什么学校。”或许让孩子们看到努力的方向不止一条,自己未来也可以有与别人完全不同的选择,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支教团的成员们大部分在城市长大,相比农村的孩子,我们在成长的初期就拥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看见过更大的世界。几周的相处,让大家明白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城乡差异巨大的教育资源,支教的作用或许是微乎其微,但我们能够做到去陪伴,去倾听,哪怕是为孩子们了解世界撕开一个小小的窗口。同样的,支教团成员也通过和孩子们的对话,寻觅到自己身上不曾发现的价值和意义,从丝丝点点的生活插曲中,去感受农村孩子们传递出的爱与感动。
【版权声明】本文原载于“人文清华讲坛”,出于信息分享目的转载。相关权利归原作者及原平台所有,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布于:天津市启泰网-开户配资平台-配资哪家好-炒股配资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