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中,威海技师学院、威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再创佳绩,参赛团队在“物流与供应链赛道”勇夺金奖,在“纺织服装赛道”斩获铜奖。这份亮眼的成绩,正是自去年以来两校深度践行“一园两校、统筹管理、融合发展”建设思路的生动体现。自这一发展理念推行以来,两校立足自身办学特色,锚定师资队伍建设深耕细作,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强劲动力。
威海技师学院
“引、育、赛”结合,为师资队伍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威海技师学院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发展核心,通过“引才、育才、赛才”三措并举,不断优化师资结构,提升教师能力,为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提供坚实支撑。
在“引才”方面,学院注重注入“新鲜血液”,实现师资结构的动态优化。通过定期开展教师招考工作,2024年至今已招聘引进教师30余名,不仅有效充实了教学力量,也显著改善了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与专业布局,为教学创新与课程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剩余75%在“育才”方面,学院坚持“内外兼修”模式,构建多层次的教师发展体系。内部强化教研组职能,各教研组围绕工学一体化课程要求,定期开展集体备课与教学研讨活动,在集体研讨中相互启发、协同优化教学设计;外部积极拓展成长平台,累计组织教师95人次参加工学一体化三级教师培训,20人次参与各类专业教学研讨与能力提升活动,4人次参加工业机器人、花饽饽制作等专项技能培训。同时,推动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紧跟产业技术前沿,实现教学与生产实际无缝对接。
在“赛才”方面,学院完善“以赛促能”机制,全面推动教师素养提升。通过优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研”的教学模式,建立健全“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分层培育与管理机制,有效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与竞争意识。近年来,学院教师在多项高水平竞赛中表现突出,获得奖项包括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获教师组二等奖、第二十届山东省青年职业技能竞赛电工赛项获教师组一等奖、第二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中式面点赛项教师组一等奖等,充分体现了学院“三转一开放”办学思路与“以赛促训、以训提能”培养模式的显著成效。
威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标准+阶梯+联动”,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这一办学理念始终贯穿于威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发展历程中。近年来,学校以优师锻造专项计划为抓手,创新实施分类分层教师成长培养工程,构建起“标准引领五阶五能五维联动”的高水平师资建设模式,让教师成长有方向、有路径、有动力。
“标准引领”为教师成长划定“基准线”。清晰的标准是教师发展的“导航仪”,为此学校构建了科学完善的教师发展能力标准体系,从师德修养、专业能力、教学水平等多个维度明确目标,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清晰知晓成长方向,朝着“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目标稳步迈进。
“五阶五能”为教师铺就了阶梯式成长路径。从“新任教师”到“骨干教师”,再到“教学能手”“专业带头人”,最终成长为“职教名师”,五级成长阶梯覆盖了教师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同时,围绕“教育教学、专业建设、课程研发、教育科研、创新创业”五项核心能力,学校为不同阶段的教师量身定制培养方案。
“五维联动”让教师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学校深度融合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四方资源,构建起“政策供给、内构升级、文化引领、评价赋能、外部支持”的联动机制。在政策层面争取各级教育部门的扶持,为教师发展争取更多资源;内部持续优化培养体系,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与技能比拼;以校园文化凝聚教师共识,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完善评价机制,让教师的付出有认可、成长有激励。同时,积极对接企业,为教师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同频共振。
一系列举措的落地,让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办学质量实现“双丰收”。如今,学校已培育出省级教学创新团队3个,省级名师、技术能手等高层次人才17人,建成省级名师工作室、齐鲁名师领航工作室等教师成长共同体4个;教师能力的提升直接转化为育人成果,近五年来,学生在国家及省市级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比赛等各类大赛中获奖784人次,斩获国际赛三等奖2项、国赛金奖4项、铜奖3项,获奖数量和层次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如今,在“一园两校、统筹管理、融合发展”格局下,威海技师学院、威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正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引擎,持续夯实“优师育优才”根基,以更强的师资力量赋能技能人才培养,为威海乃至全省产业发展输送更多懂技术、善创新、能担当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写下更生动的篇章。(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柳惠贤 通讯员 王唯娇 张晶晶 威海技师学院、威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供图)
发布于:山东省启泰网-开户配资平台-配资哪家好-炒股配资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